7 月 15 日,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河池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座谈会,双方将携手推动巴马香猪异种移植供体的科研突破与产业发展。河池市市长王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基因组所副所长佟继旭、高级顾问崔泽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谢永宏,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樊自尧,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出席活动。 佟继旭表示,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基因组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的“试验田”,已建成…
2025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巴马院作为参展单位,携“巴马香猪医学应用”项目参与展出。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农村新技术》直播间深入至特色现代农林项目展区,对巴马院参展项目进行了专题访谈,并通过实时直播方式,向公众全方位展示了巴马香猪的科研价值与实际应用前景。 展会期间,巴马院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项目讲解员张永进通过详实讲解与互动体验,使参观者深入了解巴马香猪在医学研究中的独特优势与广泛应用前景。尤其在猪异种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研究、皮肤疾病研究及美…
2025年6月22日,巴马院院长樊自尧一行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调研,就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开展合作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樊自尧院长就巴马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及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进行汇报,重点介绍了巴马院在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对巴马院在构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认可。他指出,巴马院在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领域虽已迈出坚实步伐,但面向猪异种器官移植…
2025年5月29日,广西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国鹤一行莅临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就加快推进河池市人民政府与广西医科大学的战略合作开展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巴马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和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建设情况汇报,并深入了解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等项目的技术研发进展与产业化成果。谭国鹤对巴马院在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效表示认可。他期望巴马院能够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与广西医科大学深度合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和地方产业的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
巴马瑶族自治县,作为中国长寿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长久以来以“中药瑰宝·瑶医壮药”著称。其传统医药体系融合了瑶族、壮族的千年智慧,以“药食同源”为基本理念,孕育出独特的“长寿保健”特色。这一特色深深植根于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与深厚的医药文化底蕴之中。 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李伟研究员领衔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顶级期刊《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0.5)》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key pept…
3月7日,为开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咸来一行调研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自治县副县长苏玲等领导陪同调研。 调研组详细了解巴马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和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唐咸来对巴马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示范给予肯定,他表示要以科技创新服务当地农业为落脚点,围绕特色优势研究方向产出高水平成果,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支撑乡村振兴、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巴马院将继续秉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以科技…
7 月 15 日,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河池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座谈会,双方将携手推动巴马香猪异种移植供体的科研突破与产业发展。河池市市长王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基因组所副所长佟继旭、高级顾问崔泽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谢永宏,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樊自尧,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出席活动。 佟继旭表示,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基因组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的“试验田”,已建成…
2025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巴马院作为参展单位,携“巴马香猪医学应用”项目参与展出。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农村新技术》直播间深入至特色现代农林项目展区,对巴马院参展项目进行了专题访谈,并通过实时直播方式,向公众全方位展示了巴马香猪的科研价值与实际应用前景。 展会期间,巴马院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项目讲解员张永进通过详实讲解与互动体验,使参观者深入了解巴马香猪在医学研究中的独特优势与广泛应用前景。尤其在猪异种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研究、皮肤疾病研究及美…
2025年6月22日,巴马院院长樊自尧一行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调研,就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开展合作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樊自尧院长就巴马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及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进行汇报,重点介绍了巴马院在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对巴马院在构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认可。他指出,巴马院在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领域虽已迈出坚实步伐,但面向猪异种器官移植…
2025年5月29日,广西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国鹤一行莅临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就加快推进河池市人民政府与广西医科大学的战略合作开展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巴马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和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建设情况汇报,并深入了解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等项目的技术研发进展与产业化成果。谭国鹤对巴马院在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效表示认可。他期望巴马院能够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与广西医科大学深度合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和地方产业的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
巴马瑶族自治县,作为中国长寿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长久以来以“中药瑰宝·瑶医壮药”著称。其传统医药体系融合了瑶族、壮族的千年智慧,以“药食同源”为基本理念,孕育出独特的“长寿保健”特色。这一特色深深植根于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与深厚的医药文化底蕴之中。 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李伟研究员领衔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顶级期刊《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0.5)》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key pept…
3月7日,为开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咸来一行调研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自治县副县长苏玲等领导陪同调研。 调研组详细了解巴马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和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唐咸来对巴马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示范给予肯定,他表示要以科技创新服务当地农业为落脚点,围绕特色优势研究方向产出高水平成果,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支撑乡村振兴、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巴马院将继续秉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以科技…
巴马瑶族自治县,作为中国长寿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长久以来以“中药瑰宝·瑶医壮药”著称。其传统医药体系融合了瑶族、壮族的千年智慧,以“药食同源”为基本理念,孕育出独特的“长寿保健”特色。这一特色深深植根于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与深厚的医药文化底蕴之中。 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李伟研究员领衔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顶级期刊《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0.5)》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key pept…
12月9日,巴马院成功引入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的杂交马铃薯育种技术成果——二倍体马铃薯(“优薯1号”与“优薯1.1号”)品种,并在巴马赐福田园综合体的冬闲田区域进行了种植。种植过程中,采用了高品质的栽培技术,并融合了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技术措施,通过科技手段的综合集成,推动马铃薯新品种的种植示范工作。 巴马院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基因组所的成果与技术支持,在巴马实施“春夏种稻、冬闲种薯、薯块稻糠喂猪、猪粪肥田…
11月27日,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以下简称巴马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巴马香猪基地揭牌仪式在巴马举行。河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志杰、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副所长王桂荣(主持工作)、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余浩学等领导现场出席揭牌仪式和会议。 (图 陈志杰、王桂荣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 上午,巴马院巴马香猪基地成功揭牌“广西巴马香猪科技小院”“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实验小型猪生产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稻薯猪’实验基地”。此次揭牌仪式由余…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左二伟团队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Reducing off-target effects of DdCBEs by reversing amino acid charge near DNA interaction site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研发出超低脱靶效应的线粒体单碱基编辑工具,将DdCBE工具的基因组脱靶效应降低了400-1000倍,显著提高了线粒体基因编辑工具…
近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审核批准,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获批普通级小型猪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书。巴马院基地成为目前全国建设面积最大的实验动物巴马小型猪生产许可基地,这标志着巴马香猪的研究和产业化迈向新的阶段,将有效促进巴马香猪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催生巴马香猪产业新质生产力。 巴马香猪是广西巴马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当地有不可替代的生产价值。由于巴马香猪在解剖结构、生理代谢以及疾病发生机理上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动物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器械研发、药物评价、疾病治疗等方面。然而,随着巴马香猪研究…
在第15个“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之际,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会同相关单位联合发布了2023年度“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典型案例,展示深圳社会各界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卓越成就和宝贵经验,基因组所申报的“以科技赋能助推巴马香猪产业振兴”项目获评典型案例。 新闻链接:https://xczxhxzjlj.sz.gov.cn/xczxhxzjl/shbf/content/post_11411899.html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
7 月 15 日,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河池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座谈会,双方将携手推动巴马香猪异种移植供体的科研突破与产业发展。河池市市长王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基因组所副所长佟继旭、高级顾问崔泽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谢永宏,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樊自尧,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出席活动。 佟继旭表示,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基因组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的“试验田”,已建成…
巴马瑶族自治县,作为中国长寿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长久以来以“中药瑰宝·瑶医壮药”著称。其传统医药体系融合了瑶族、壮族的千年智慧,以“药食同源”为基本理念,孕育出独特的“长寿保健”特色。这一特色深深植根于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与深厚的医药文化底蕴之中。 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李伟研究员领衔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顶级期刊《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0.5)》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key pept…
马铃薯是典型的无性繁殖作物,基因组高度杂合,存在大量有害变异,只有系统揭示马铃薯的基因组特征,才能有效实现“无性繁殖作物有性化育种”。前期已经开展的马铃薯泛基因组(Nature, 2022)尚未完整解析杂合二倍体的两套单倍型。因此,构建能够完整解析单倍型的图泛基因组,以全面捕捉杂合信息和单倍型多样性,对马铃薯有性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时间1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黄三文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
12月9日,巴马院成功引入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的杂交马铃薯育种技术成果——二倍体马铃薯(“优薯1号”与“优薯1.1号”)品种,并在巴马赐福田园综合体的冬闲田区域进行了种植。种植过程中,采用了高品质的栽培技术,并融合了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技术措施,通过科技手段的综合集成,推动马铃薯新品种的种植示范工作。 巴马院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基因组所的成果与技术支持,在巴马实施“春夏种稻、冬闲种薯、薯块稻糠喂猪、猪粪肥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左二伟团队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Reducing off-target effects of DdCBEs by reversing amino acid charge near DNA interaction site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研发出超低脱靶效应的线粒体单碱基编辑工具,将DdCBE工具的基因组脱靶效应降低了400-1000倍,显著提高了线粒体基因编辑工具…
中国广西巴马县以长寿著称,而广西特色植物巴马火麻的种子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巴马火麻种子发育和油脂积累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广西大学农学院陈鹏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胡冠菁课题组,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综合分析揭示了巴马火麻种发育和油脂积累的机制。研究成果以题为Integrated 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 the Dynamic Process of Bama …
7 月 15 日,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河池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座谈会,双方将携手推动巴马香猪异种移植供体的科研突破与产业发展。河池市市长王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基因组所副所长佟继旭、高级顾问崔泽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谢永宏,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樊自尧,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出席活动。 佟继旭表示,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基因组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的“试验田”,已建成…
2025年6月22日,巴马院院长樊自尧一行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调研,就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开展合作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樊自尧院长就巴马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及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进行汇报,重点介绍了巴马院在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对巴马院在构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认可。他指出,巴马院在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领域虽已迈出坚实步伐,但面向猪异种器官移植…
3月7日,为开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咸来一行调研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自治县副县长苏玲等领导陪同调研。 调研组详细了解巴马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和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唐咸来对巴马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示范给予肯定,他表示要以科技创新服务当地农业为落脚点,围绕特色优势研究方向产出高水平成果,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支撑乡村振兴、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巴马院将继续秉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以科技…
11月27日,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以下简称巴马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巴马香猪基地揭牌仪式在巴马举行。河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志杰、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副所长王桂荣(主持工作)、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余浩学等领导现场出席揭牌仪式和会议。 (图 陈志杰、王桂荣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 上午,巴马院巴马香猪基地成功揭牌“广西巴马香猪科技小院”“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实验小型猪生产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稻薯猪’实验基地”。此次揭牌仪式由余…
10月1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大鹏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孟锦锦和大鹏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志梅一行调研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奉均衡、自治县党委常委、副县长王锐等领导陪同调研。 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巴马院建设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汇报,并深入了解巴马香猪品种改良、医学模型应用以及“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等成果转化项目。孟锦锦对巴马院在成果转化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9月12日,为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陈波带队到巴马院调研,自治县党委副书记梁锋等领导陪同调研。 陈波认真听取了关于巴马院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对巴马院所取得的迅速进展和突出成就表达了由衷的赞许。她对巴马院在巴马地区开展的多项成果试点及其转化成效予以了肯定。梁锋强调,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成长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策略,我县将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
7 月 15 日,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河池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座谈会,双方将携手推动巴马香猪异种移植供体的科研突破与产业发展。河池市市长王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基因组所副所长佟继旭、高级顾问崔泽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谢永宏,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樊自尧,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出席活动。 佟继旭表示,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基因组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的“试验田”,已建成…
2025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巴马院作为参展单位,携“巴马香猪医学应用”项目参与展出。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农村新技术》直播间深入至特色现代农林项目展区,对巴马院参展项目进行了专题访谈,并通过实时直播方式,向公众全方位展示了巴马香猪的科研价值与实际应用前景。 展会期间,巴马院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项目讲解员张永进通过详实讲解与互动体验,使参观者深入了解巴马香猪在医学研究中的独特优势与广泛应用前景。尤其在猪异种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研究、皮肤疾病研究及美…
2025年6月22日,巴马院院长樊自尧一行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调研,就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开展合作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樊自尧院长就巴马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及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进行汇报,重点介绍了巴马院在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对巴马院在构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认可。他指出,巴马院在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研究领域虽已迈出坚实步伐,但面向猪异种器官移植…
2025年5月29日,广西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国鹤一行莅临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就加快推进河池市人民政府与广西医科大学的战略合作开展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巴马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和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建设情况汇报,并深入了解巴马香猪医学应用、“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等项目的技术研发进展与产业化成果。谭国鹤对巴马院在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效表示认可。他期望巴马院能够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与广西医科大学深度合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和地方产业的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
3月7日,为开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咸来一行调研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自治县副县长苏玲等领导陪同调研。 调研组详细了解巴马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和项目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唐咸来对巴马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示范给予肯定,他表示要以科技创新服务当地农业为落脚点,围绕特色优势研究方向产出高水平成果,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支撑乡村振兴、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巴马院将继续秉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以科技…
7月26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伯明翰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张志兵到巴马院调研,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田寒露和自治县党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吴昌勋等领导陪同调研。 志兵院士先后到巴马院、西山乡巴马香猪基地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巴马院建设基本情况,就巴马香猪产业开发、巴马火麻种植以及“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等项目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对巴马院利用科技优势助力当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了充分的认可与赞赏。 (图)张志兵院士与巴马…
巴马瑶族自治县,作为中国长寿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长久以来以“中药瑰宝·瑶医壮药”著称。其传统医药体系融合了瑶族、壮族的千年智慧,以“药食同源”为基本理念,孕育出独特的“长寿保健”特色。这一特色深深植根于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与深厚的医药文化底蕴之中。 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李伟研究员领衔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顶级期刊《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0.5)》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key pept…
马铃薯是典型的无性繁殖作物,基因组高度杂合,存在大量有害变异,只有系统揭示马铃薯的基因组特征,才能有效实现“无性繁殖作物有性化育种”。前期已经开展的马铃薯泛基因组(Nature, 2022)尚未完整解析杂合二倍体的两套单倍型。因此,构建能够完整解析单倍型的图泛基因组,以全面捕捉杂合信息和单倍型多样性,对马铃薯有性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时间1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黄三文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
12月9日,巴马院成功引入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的杂交马铃薯育种技术成果——二倍体马铃薯(“优薯1号”与“优薯1.1号”)品种,并在巴马赐福田园综合体的冬闲田区域进行了种植。种植过程中,采用了高品质的栽培技术,并融合了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技术措施,通过科技手段的综合集成,推动马铃薯新品种的种植示范工作。 巴马院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基因组所的成果与技术支持,在巴马实施“春夏种稻、冬闲种薯、薯块稻糠喂猪、猪粪肥田…
近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审核批准,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获批普通级小型猪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书。巴马院基地成为目前全国建设面积最大的实验动物巴马小型猪生产许可基地,这标志着巴马香猪的研究和产业化迈向新的阶段,将有效促进巴马香猪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催生巴马香猪产业新质生产力。 巴马香猪是广西巴马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当地有不可替代的生产价值。由于巴马香猪在解剖结构、生理代谢以及疾病发生机理上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动物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器械研发、药物评价、疾病治疗等方面。然而,随着巴马香猪研究…
北京时间2024年6月3日17时,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左二伟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Structure-guided discovery of highly efficient cytidine deaminases with sequence-context independenc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创新性地运用AlphaFold2介导的蛋白结构预测和结构相似性聚类方法来挖掘新型胞嘧啶脱氨酶,并开发了高效、无序列偏好性的胞嘧…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是一所专注于通过科技、人才及产业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单位。在粤桂协作机制推动下,基因组所多次前往对口帮扶地区—巴马调研,并于2019年在巴马成立广西巴马香猪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为推动巴马香猪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持。2022年与巴马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旨在聚集中国农科院科研人才和成果资源,致力于挖掘开发利用巴马特色农业资源,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一、科技赋能亮点突出 科技创新既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简称巴马院)成立于 2022年 2 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与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巴马院依托基因组所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立足巴马当地农业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为巴马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邮件:bmxczxyjy2022@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