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马铃薯种子的乡村振兴力量

12月9日,巴马院成功引入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的杂交马铃薯育种技术成果——二倍体马铃薯(“优薯1号”与“优薯1.1号”)品种,并在巴马赐福田园综合体的冬闲田区域进行了种植。种植过程中,采用了高品质的栽培技术,并融合了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技术措施,通过科技手段的综合集成,推动马铃薯新品种的种植示范工作。

巴马院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基因组所的成果与技术支持,在巴马实施“春夏种稻、冬闲种薯、薯块稻糠喂猪、猪粪肥田”的“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探索巴马地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运行机制创新,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一颗马铃薯种子的乡村振兴力量
一颗马铃薯种子的乡村振兴力量
一颗马铃薯种子的乡村振兴力量

背景说明:

基因组所黄三文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创新理论和方法培育杂交马铃薯,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并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日前在线发表了黄三文团队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优薯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重大突破。

全球有13亿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一直以来,马铃薯的生产都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繁殖系数低、储运成本高、易感染病虫害。据介绍,普通栽培马铃薯是依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的同源四倍体物种,由于四倍体遗传的复杂性,致使马铃薯的遗传改良进程缓慢。目前,二倍体育种已经成为全球马铃薯研究领域热点,但要实现二倍体杂交马铃薯育种,需克服两个关键障碍: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

黄三文团队前期打破了马铃薯的自交不亲和并对马铃薯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系统解析,在此基础上,凭借学科优势进行育种决策,培育出第一代杂交马铃薯品系“优薯1号”。小区试验显示,“优薯1号”产量接近3吨/亩,具有显著的产量杂种优势。“优薯1号”的成功选育证明了杂交马铃薯育种的可行性,使马铃薯遗传改良进入了快速迭代的轨道。(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778-6219220

邮件:bmxczxyjy2022@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